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张家界人文历史 > 正文

发现张良墓道碑

类别:张家界人文历史 日期:2017-12-4 14:57:38 人气: 来源:

  张良(约公元前250-前186年),字子房,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家和军事家。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,与韩信、萧何并列为“汉初三杰”。他以出色的智谋,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,被封为留侯。他精通黄老之道。不留恋权位,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。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:“夫运筹策帷帐之中,决胜于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。”

  在刘邦分封功臣时,张良没有接受,“不敢当三万户”,“愿弃事,欲从赤松子游”,于是“乃学,道引轻身”(《史记》)。张良的这种思想,决非偶然,亦非乖戾。一者与初衷有关,即张良多次所说的“家世相韩,及韩灭,不爱万金之资,为韩报仇强秦”。再者,是刘邦的知己和识用,起兵初,与刘邦相遇,虽然只是封为小小的“厩将”,但是,因为以《太公兵法》说给他人听,他人都不理解,只有“沛公善之,常用其策”。所以张中感激万分:“沛公殆天授”。于是始终,万难不辞。

  更重要的是,张良受其师黄石公的影响。当初授书时黄石公就说十三年后我们相见。十三年后,张良过济北谷城山,果然见到师傅,但是此时师傅已经化为一块黄石,一块冰冷冷的石头,这与当年亦怒亦喜的风霜老人怎能相比?师傅已经幻化去了,抚石顿悟,其意何在官爵间!张良意识到潜在的,刘邦、吕后之多疑,所以他只要求小小的赏赐,在家养病,遁入山林,养身,成为后世张道陵创立的肇始人。

  由于张良的晚年去向鲜为人知,以至被人蒙上一层神秘色彩,而张良死后究竟葬于何处,也成为千古之谜。

  关于张良的墓地,人们曾有多种猜测。有人认为,张良墓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。兰考县城西南六公里的三义寨乡曹辛庄车站南侧,紧靠陇海铁确有一座张良墓,墓冢高10米,周长100米,区面积35000平方米。据传说,刘邦死后,吕氏,张良便托病隐居于东昏县(今河南兰考)西南的白云山,死后就葬于该地。后世的戏曲、小说也有相似描述,说张良纳还冠盖,辞朝学道,刘邦追至白云山,张良幻化而去,从此不知下落。可见这种说法是有所依据的。

  也有人认为,张良墓地在今徐州沛县。据唐代《括地志》记载:“汉张良墓在徐州沛县东六十五里,与留城相近也。”又载:“故留城在徐州沛县东南五十五里,今城内有张良庙也。”当初刘邦封侯的时候,曾许诺让张良“自择齐三万户”。但张良以在留城与刘邦首次相见为理由,要求封给他留。既然封地在留,死后葬于留城附近,应属合情合理的事情。这一说法以唐代文献为依据,且与史实较接近,也有一定力。

  还有人认为,张良墓地在今湖南张家界的青岩山。当地山水奇丽、林木清幽,是著名的风景区。据《仙释志》记载:“张良,相传从赤松子游。有墓在青岩山,时隐时现。”《陵墓志》也记载:“汉留侯张良墓,在青岩山。良得黄石公书后,从赤松子游。邑中天门、青岩各山,多存遗迹。”核以史实,张良确实曾在封侯之初,便向刘邦作了“愿弃事,欲从赤松子游”的。综合上述记载,说他晚年前往景色秀美的青岩山,隐居学道,死后即葬于该地,并不是不可能的。

  张良墓道碑是1983年4月23日被发现的,还作为一件编入了《徐州百年大事纪》。原汉画像石馆馆长武利华先生回忆说,当时是工人在清理黄河故道时在地下8米处发现的。出土的地点,应该与“禁碑”所在的不远,即坝子街桥南,因为那里明清之际是个渡口,或者是个码头。“禁碑”中说此“渡口”“利济往来”,各地船户商客众多,肩挑行李、骡马车辆川流不息,不仅说明此渡口热闹,颇有规模,而且是进出徐州、商旅辐辏的航道要津。张良墓道碑在此装运极有可能。

  那么,张良墓道碑为何没有运走而遗落在此,有关报道没有说清楚。墓道碑是徐州知州制作,自徐州起运至微山岛,那么为何还没有起运就沉没了呢,是源自大风?抑或是洪水?碑文中“嘉靖十八年春正月立”,那么必定是在嘉靖十七年夏秋汛期起运。是否因为此时徐州、乃至朝廷发生何种变故,导致墓道碑滞留停运而弃之?翻阅资料可知,嘉靖十七年,宫廷内持续多年的“大礼议”的争论以嘉靖为胜而结束,遂“尊其父为睿,附祭于太庙”。嘉靖从嘉靖十八年就不视朝。书丹者杨瞻作为直隶监察御史,与此有何背景,不得而知。有人称他是“明代著名的文学家、家”,就在嘉靖十七年,杨瞻南下过徐州,应该在此际为徐州题写墓道碑。他缘何南下?亦不得而知。这是个谜。

  推荐:

  

0
0
0
0
0
0
0
0
下一篇:没有资料

网友评论 ()条 查看

姓名: 验证码: 看不清楚,换一个

推荐文章更多

热门图文更多

最新文章更多

关于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 - 友情链接 - 网站地图 - 版权声明 - 人才招聘 - 帮助

赞助合作:

CopyRight 2002-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