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家界原名大庸,是古庸国所在地。早在原始社会晚期,先民就已开始在澧水两岸繁衍生息。到了尧舜时代,“舜放欢兜于崇山,以变南蛮”,于是中国历史上便有了“南蛮”一说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置郡县,张家界一带属黔中郡慈姑县,县治在慈利县官塔坪(即今蒋家坪乡太平村)。三国吴景帝永安六年(公元264 年),嵩梁县被命名为天门山,设置了天门郡,至两普、南北朝,均属天门郡溇中、临澧县。1369年明朝设置大庸县,清雍正十三年(公元1735年)设永定县。
宋朝时期,宋王朝为了加强中央,将全国调整为二十三,下设府、州、军。宋太祖赵匡胤于乾德元年(公元963年,农历癸亥年)将今张家界市全境划归澧阳郡,曰慈利县,并在今桑植县设安福寨,在今永定区大庸所设武口寨,在武陵源区设索口寨。
清朝时期,在全国设立二十三个行省,以下设府、州、县。清雍正八年(公元1730年,农历庚戌年),桑植与茅冈土司相继改土归流,升澧州为直辖州,辖安乡、石门、慈利等四县,同时废永定、九溪两卫,新设安福县(今永定、武陵源两区与慈利、桑植两县在当时均属安福县)。时期,先在省下设三个道,六十个县,后废道设“行政督察专员”。五年(公元1916年,农历丙辰年)湖南省裁撤武陵道,将大庸、桑植、慈利县划归辰沅道。湖南全省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,大庸与桑植属第四督察区,专员办事处设在常德。
张家界市地处湖南省西北部的澧水之源,武陵山的腹地,总面积为9563平方公里。其气候属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,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左右,四季宜人。
八十年代以前,张家界还不为外人所知。自从画家吴冠中先生于1979年底发现这片神奇的土地之后,哗然传开。现已成为规模宏大,集游山、探洞、平游、漂流、民族风情表演等内容于一体的全国罕见的综合类特级游览胜地。 张家界,历史悠久,风光旖旎。自从画家吴冠中先生于1979年底发现这片神奇的土地,经过18年的大力开发建设,现已成为规模宏大,集游山、探洞、平游、漂流、民族风情表演等内容于一体的全国罕见的综合类特级游览胜地。
张家界市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闻名于世。有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、索溪峪自然区、天子山自然区、杨家界等景区组成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,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。此外,市境主要自然、人文景观还有“武陵之魂”天门山、“百里画廊”茅岩河、“亚洲第一洞”天洞、国家级自然区八大公山、“江南名刹”普光禅寺、“楚南盛景”五雷山,以及湘鄂川黔省委员会旧址、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、贺农故居等。全市已开发景区景点12处,开辟游览线30多条,可供观光游览的主要景点景观300余处。
张家界市是一个多民族地区,在这里生活着汉族、土家族、苗族、白族、回族等20多个民族,其中的这些少数民族在漫长的繁衍、发展、承传过程中,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俗和习惯,包括生产生活习俗、婚嫁丧葬习俗、习俗、岁日节令、歌舞曲艺等。其中,以土家族的摆手舞、茅古斯舞,白族的仗鼓舞,苗族的接龙舞,融合多民族的九子鞭,傩愿戏、花灯,以及大庸阳戏等最具代表性。游客进入张家界市境,随处可见土家苗寨、吊脚木楼、石磨水碾、笕槽筒车、小桥清溪。这些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,浑然一体,成为张家界市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张家界历史悠久,早在四千五百多年前就已有人类活动,在古代,张家界被称为 “九洲之外,听其自然”的“南蛮荒芜”之地. 张家界素有“之乡”的美誉,民间表演的硬豪壮奔放,刚劲着实,不少人都能表演银枪剌喉、腹卧钢叉、睡刀床破青石等高难惊险节目。张家界是少数民族地区,土家族、苗族、白族等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,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绚丽多彩的风情习俗。
张家界在明初置大庸卫,因居庸水之阳,故名。清置永定县,1914年设大庸县。 1985年5月24日,国务院批准(国函[1985]77号)撤销大庸县,设立大庸市(县级),以原大庸县的行政区域为大庸市的行政区域。 1988年5月18日,国务院批准将大庸市升为地级,设立永定区、武陵源区,将原常德市的慈利县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桑植县划归大庸市。 1994年4月4日,国务院批准(国函[1994]25号)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。因境内有张家界自然区而得名。 2000年,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:张家界市总人口1493115人;永定区 405968 武陵源区 47755 慈利县 636659 桑植县 442733 (按当年行政区划;单位:人) 2005年末张家界市总人口160.12万人,女性人口77.16万人,城镇人口51.39万人。少数民族人口111.79万人,土家族97.87万人、白族10.98万人、苗族2.78万人。全市人口出生率12.63‰,人口死亡率6.98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5.65‰。 截至2005年12月31日,张家界市辖2个市辖区、2个县;全市共有7个街道、32个镇、47个乡、15个民族乡。
张家界市地处湖南省西北部,武陵山脉腹地,1988年5月经国务际批准设立地级市,原名大庸市,1994年4月更名为张家界市,辖永定、武陵源两区和慈利、桑植两县,总面积9516平方公里,现有人品165万,其中以上土家族、白族、苗族为主的少数族人口占了77.19%。
张家界以神奇秀美地质地貌著称,是驰名中外的旅游目的地城市。全市现有国家等级旅游区14处,其中51处、49处。武陵源风景区以世界罕见的“张家界地貌”闻名天下,以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为显著特征的“张家界地貌”,被誉为“不可思议的地球纪念特”,因“几乎揽了地质及其生态的全部内容”,1992年被列入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名录。境内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。张家界的天门山景区为喀斯特高山台地地貌,从海拔200多米突兀而起到海拔1500多米,山势峻拔,令人震撼,被誉为“武陵山之魂”。张家界地貌和喀斯特高山台地地貌共同构成的张家界地质奇观,以及这种特殊地质地貌所构成的生太系统,极具美学价值、科学价值和生态价值,2005年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,张家界地质公园(2001)由武陵源砂岩峰林区、天门山岩溶台原区、茅岩河洞岩溶洞峡谷洞穴和桑植县芙蓉龙化石区组成总面积3600平方公里,其中核心部分是著名的张家界风景区,面积为573平方公里,这是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,也是张家界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基础。
张家界是绿色的家园。张家界市属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,四季分明,春夏凉,秋冬暖,平均气温16.4-16.8度,年无霜期历为245-268天,冬季降雪15天,年平均日照为1450小时,年降雨量1400-1600毫米,雾日年均50天左右。温暖湿润的天气,孕育了茂密的植被资源。拥有六个森林公园,总面积171平方公里,公国家森林公园就有4个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、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、峰峦溪国家森林公园、天泉山国家森林公园。拥有各类自然区8个(八大公山、大鲵、天子山、索溪峪自然区等)、小区27个,总面积1182.7平方公里,其中八大公山自然区、张家界大鲵自然区为国家级自然区。拥有木本植物110科1409种、脊椎动物109余种,公国家一、二级珍稀动、植物就多达81种,仅张家界核心景区的武陵源植类就相当天整个欧洲的150%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9.6%,地表水水质量全部达二类以上标准,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,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.7%,为全国森林覆盖率最记城市和居住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最低城市。武陵源森林覆盖率高达98%,空气质量全年达优,每立方厘米空气富含10万个负氧离子。张家界有“天然氧吧”之称。
张家界物华天宝。这里蕴藏着煤、天然气、铁矿石、镍钼等60多种矿产,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35种;水能资源蕴藏量近200万千瓦,是国内重要的水能生产之一;这里物产丰富,盛产椪柑、湘西黄牛、茅岩莓茶、菊花芯柚、金香柚、高山云雾茶等名优特产和砂石画、土家刺绣等文化艺术品。
张家界是少数民族集聚区,土家族达一百多万人,相当于全国土家族的六分之一,白族十多万人,是白族第二大故乡。张家界历史悠久,早在公园前202年的硬汉时期,就设了县治,距现在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。有人认为,张良墓地在今湖南张家界的青岩山。当地山水奇丽、林木清幽,是著名的风景区。据《仙释志》记载:“张良,相传从赤松子游。有墓在青岩山,时隐时现”《陵墓志》也记载:“汉留侯张良墓,在青岩山。良得黄石公书后,从赤松子游。邑中天门、青岩各山,多存遗迹。核以史实,张良确实曾在封侯之初,便向刘邦作了“愿弃事,欲从赤松子游”的。综合上述齐心记载,说他晚年前往景色秀美酌青岩山,隐居学道,死后即葬于该地,并不是不可能的。长期以来,多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,和谐共荣,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,这里民俗古朴,风情浓郁,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7大类730多项,其中桑植民歌、大庸阳戏、桑植仗鼓舞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。传统的民族文化与现代时间元素交融发展所形成的一批文化——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《天门狐仙·新刘海砍樵》、大型舞台民族歌舞《魅力湘西》、大型实景舞台戏土家史诗《梯玛神歌》和世界民族乡村音乐荟萃“国际乡村音乐节”等一批文化演艺节目,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,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文化大餐,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影响。
以上信息由张家界旅游网提供
延伸内容:
网友评论 ()条 查看